为全力推进已建成社区养老服务中心的运营管理,提升包含助餐服务在内的养老服务质量,进而提高社区养老服务设施的群众满意度,4月19日至4月21日由省民政厅处长简洪伟带领洛阳市民政局、洛龙区及西工区民政局养老负责人一行赴安徽省合肥市、芜湖市两地考察学习老年人助餐服务开展情况,洛龙区民政局老龄服务中心副主任秦利国随行。
考察组先后到合肥市的庐阳区养老服务指导中心、蜀山区天乐社区、高新区复兴家园社区的老年人助餐服务情况,并向相关民政、社区养老中心工作人员详细咨询助餐服务流程、资金来源、对象认定、结算程序等工作相关事项。
随后到芜湖市零距离社会服务中心(镜湖区邢家山社区老年食堂)、湾沚区六郎镇养老服务指导中心、湾沚区前进社区,对养老中心执行的助餐政策、优惠标准、服务对象界定、结算流程等进行交流学习。
合肥、芜湖两地的助餐服务范围相对于洛阳市目前养老中心助餐服务范围更广,设施设备资源利用率更高,助餐运营方和助餐服务方式灵活多样,群众满意度相对较高,为一行人留下了比较深刻的印象。
一是政策层面予以拔高要求。两地将老年助餐工作作为民生实事建设任务的暖心工程进行落实布局推进,不仅仅是日常社区养老服务设施助餐功能在内的六有功能性综合要求,而是助餐目标明确,工作任务思路明晰。
二是助餐点位的建设相对规范。所有助餐场所需配备无障碍设施,必须有餐食保温、消毒、留样等设备,设置在 2 层以下,并设有独立的出入口,悬挂助餐统一标识。在具备膳食制作、集中用餐等功能同时分类要求,老年食堂膳食加工配置能力在 50 客/餐以上,能容纳 20 名以上老人同时就餐;中央厨房或集体用餐配送单位膳食加工配置能力在 300 客/餐以上;老年助餐点或老年餐桌能容纳10 名以上老人同时就餐,并依托社会餐饮服务单位、物业服务企业、机关和企事业单位、养老机构、特困供养机构等食堂的助餐点膳食加工配置能力在 100 客/餐以上,能容纳 10 名以上老人同时就餐。
三是助餐供给主体多样化。形成依托现有的街道养老服务中心、社区养老服务站配建的养老服务设施等存量设施资源,通过新建、改建、整合等方式,建设一批标准化的老年食堂、老年助餐点为主体,同时引导社会餐饮服务单位、物业服务企业、辖区内有条件的机关和企事业单位食堂、镇办特困供养机构(敬老院)和闲置的中小学校舍等存量设施建设老年食堂、老年助餐点为辅助的助餐工作体系。
四是助餐政策扶持有力。合肥、芜湖两地根据暖心工程的工作要求,对于老年食堂的建设方面,对新建(改扩建)老年食堂给予一次性建设补贴。同时,根据服务人次、服务质量、服务满意度等对助餐点进行年度运营考核评估,针对考核优秀、良好、合格档次分别给予运营补贴,用电、用水、用气、用热落实居民价格政策。
五是实行助餐服务对象年龄的分段化。两地对助餐补贴对象范围规定,常住且年满 60 周岁及以上有助餐需求的老年人(不含养老机构全托老人)及特困、低保、计生扶持对象等按不同标准给予补贴。
六是结算流程和结算手段多样化。助餐结算采取和银行合作,通过银行对应结算系统结算;发放政府购买养老服务券与运营方据实结算;通过刷脸、刷身份证认证识别,在政府养老信息平台后台进行统计结算等多种形式的助餐结算统计程序。
考察组表示,要以此次考察学习为契机,切实增强做好养老服务工作的紧迫感、责任感和使命感,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养老服务工作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认真学习借鉴合肥市、芜湖市在养老服务体系建设方面的好经验、好做法,结合我区实际情况与老年人需求,进一步健全完善组织、政策、资金、技术保障支撑体系,创出了一条具有洛阳特色的养老服务体系建设“路径”,全面提升养老服务工作水平,实现对标先进、追赶超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