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经济日报》刊登了2025年中国中小城市高质量发展指数研究成果,并揭晓了2025年度“全国综合实力百强区”“全国投资潜力百强区”“全国科技创新百强区”等榜单,河南省2个城市区荣膺“全国科技创新百强区”——郑州市二七区和洛阳市洛龙区。其中,二七区位列“全国科技创新百强区”第83位,洛龙区位列第97位。
据了解,中小城市科技创新指数覆盖“平台支撑—主体培育—资源投入—产出效能”四维评价体系,通过15个量化指标全面测度中小城市创新生态成熟度。
洛龙区何以能跻身“全国科技创新百强区”?底气何来?洛龙区委主要负责人一语破的——缘于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缘于区委区政府对“建设创新高地”目标的坚定意志,缘于对这一目标的持续发力。
2022年年初,按照市委市政府对洛龙区的功能定位、发展布局和工作要求,区委区政府提出了“对标深圳南山 建设创新高地”总体目标,坚持以创新引领发展的战略。
近年来,洛龙区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持续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不断通过优化创新生态、集聚创新人才、搭建创新平台,推动区域创新能力整体提升,以创新引领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
科技创新“花艳果硕”的背后,是洛龙区一系列实实在在对科技创新“土壤”的厚植和培育举措——
制定专项政策 为科技创新提供支撑
一套好政策,是企业科技创新最强劲的支撑。
近年来,为更好促进洛龙区科技创新发展,该区先后制定实施了《洛龙区双创生态梯度培育实施办法》《洛龙区企业高级人才奖励办法(试行)》《关于调整洛龙区贯彻落实“十大战略”“十大河南”工作领导小组及工作专班的通知》等一系列科技创新新政策,不断加大对企业科技创新的扶持力度。同时,先后建立了班子领导联系服务重点企业制度、重点企业服务工作情况台账等工作机制。
截至目前,该区先后组织实施市级及以上重大科技创新专项30项,争取上级先进制造业发展专项、河南省自创区产业集群引领省级专项、企业研发省市专项补助、工业互联网暨大数据电子信息产业政策扶持等资金7241.29万元;洛龙区科技支出在洛阳市各县区名列前茅。
近日,洛龙区辖区的现代生物集团,凭借多项国际国内令人瞩目的科技创新成果,与巴基斯坦正式签署畜牧业信息化及疫病防控合作备忘录,此举标志着动物信息化标识、智能化管理系统及兽用生物制品等核心技术与产品,正式进入巴基斯坦这一重要的共建“一带一路”国家市场。谈及他们在科技创新发展上取得的一系列新突破,该集团相关负责人感慨地说:“科技创新取得喜人成果,得益于洛阳市和洛龙区两级强有力的政策支持。”
创新人才机制 为科技创新夯实基础
科技创新,人才是基础,是保障。
洛龙区在全市率先推行“政录企用”引才机制——统筹全区事业空编,专项引进高学历硕博人才,让人才带编入企服务企业,目前累计输送25名硕博人才扎根企业,参与企业科技创新工作。该区在全市县区中率先设立“洛龙人才日(企业家日)”,连续2年创新举办系列特色活动,为企业和人才搭建交流平台,更向天下英才发出“近悦远来”的邀约,吸引了一大批硕博人才奔赴洛龙就业创业。
引得来人才,更要留得住人才。为让高层次人才创新创业有底气、有信心、有动力,洛龙区针对他们在初创期、企业成长期的融资难题,联手金融单位开发出“人才贷”“助企贷”“科技贷”“知识产权贷”等产品,以“金融活水”浇灌“创新根基”,其中“人才贷”最高授信300万元。截至目前,该区已高效投放“人才贷”3450万元、“助企贷”6320万元,服务人才326名,涉及生物医药、智能制造等重点领域。
此外,为全方位优化升级人才服务环境,洛龙区推出人才专属卡片“龙爱卡”,为人才提供生活保障、子女入学、旅游休闲、就医看病等20项专属服务,目前已累计发卡1400余张;上线运行人才服务平台“洛龙人才E家”微信公众号及小程序,实现36项服务功能一网通办。为帮助人才解决住房难题,该区多渠道增加人才公寓有效供给,2024年新增2处人才公寓,共提供384套房源,全年为333名人才解决了安居问题。
截至目前,洛龙区人才总量达27万人,涵盖优秀青年人才8万人、高技能人才2.9万人,累计培育中原学者1名、中原科技创新领军人才10名、中原科技创业领军人才1名、洛阳市科技领军人才9名,并培育16名市级青年创新创业人才。人才会集,为该区科技创新提供了源源不断的活力、动力。
培育创新主体 为科技创新点燃引擎
洛龙区不断健全完善全区创新主体培育体系,深入实施“微成长、小升高、高变强”梯次培育计划,加快形成创新龙头企业引领、高新技术企业支撑、科技型中小企业集聚的科技创新集群。
与此同时,该区扎实推进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研发活动全覆盖。目前,全区培育省级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标杆企业3家、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4家、创新龙头企业1家、瞪羚企业4家、省级专精特新中小企业43家,全区拥有高新技术企业180家、国家科技型中小企业353家、创新型中小企业158家。
随着“科技企业”队伍不断壮大,科技创新活力不断迸发。2024年度,该区共有27个项目获省级奖项,其中省自然科学奖三等奖1项,省技术发明奖二等奖1项、三等奖1项,省科学技术进步奖一等奖2项、二等奖16项、三等奖6项。
加速平台建设 为科技创新构筑高地
创新平台,是科技创新的舞台。洛龙区加快创新平台梯度建设体系,重点加强市级平台量的建设,为高能级创新平台建设打下坚实的基础,有针对性提档提质省级以上创新平台,确保形成各级创新平台阶梯式发展态势。同时,聚力创新平台提质升级,立足现有的创新平台优势,优化创新平台布局,着力推动重点实验室、新型研发机构等平台发展,支持七二五研究所重组国家重点实验室,助力洛阳理工学院申报省级科研平台等,实现了多个创新平台高能级提升,推动科技成果从实验室走向“应用场”。
此外,该区坚持把提档升级特色科技园区、科技产业社区作为工作重点,着力打造优良的创新创业载体环境,河南科技大学科技园、洛阳恒生科技园、洛阳大数据产业社区(天安智创)、炎黄青年双创科技产业社区等一批科技园区、产业社区成为该区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科技成果转化、大学生创新创业的新载体。
截至目前,洛龙区拥有各类创新平台515个,其中国家级8个、省级146个、市级361个。
集聚创新要素 为科技创新优化生态
洛龙区不断开拓、汇聚科技创新要素,优化科技创新生态。2023年,该区成功筹建洛阳科技大市场,目前洛阳科技大市场开展线上、线下政策解读培训56场,入企服务460余家;征集梳理技术需求200余项、技术成果4500余项,产学研合作签约7项。从2022年开始,该区连续3年成功举办科技创新大赛,吸引来自全市56家科技含量高、创新能力强、市场潜力大的100多个项目参赛,一批科技创新项目获得资金奖励,大大激发了企业创新热情与活力。
此外,为激发企业的科技创新积极性,2023年,洛龙区还筹建了资金规模为1亿元的“中集弘远龙创科技创投基金”,并投入正常运营。
提升服务质效 为科技创新增添动能
优质高效的助企服务,是企业科技创新的“催化剂”。
洛龙区建立科技企业“首席服务官”制度,区四大班子领导,人人有联系的企业、分包的项目,并定期到企业开展走访调研活动,及时纾解企业在创新发展中遇到的难题。持续开展科技政策“进园区、进企业”活动,围绕技术合同认定登记、高新技术企业申报、国家科技型中小企业申报等,开展专项政策培训会,促进创新政策落地、创新服务对接和创新成果转化“三结合”,催化企业开展创新活动。常态化开展政银企对接服务,组织召开政银企洽谈会或融资路演活动,助力企业与金融机构之间的沟通交流、资源共享,提升银企对接便捷性、精准度和成功率,为重大项目、重点领域,以及民营经济、中小微企业提供信贷支持。
更值得一提的是,洛龙区通过“保姆式”服务深挖技术合同登记需求,主动帮助企业做好技术合同识别、认定、登记服务,技术成果转化能力有效提升。2024年,该区技术合同成交额达31.2亿元,连续多年位于洛阳市各县区前列。该区科技局连续6年获得“河南省技术合同认定登记工作先进登记机构”荣誉。
厚植科技创新“沃土”,激活区域经济“一池春水”。2024年,该区实现地区生产总值675.4亿元,同比增长6.4%;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8.7%;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97.1亿元,同比增长5.9%。
洛龙区委主要负责人表示,下一步,该区将全面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和省委省政府、市委市政府关于科技创新的重要工作部署,持续聚力“对标深圳南山 建设创新高地”总体目标,紧紧围绕“育强主体、扩量平台、提档载体、汇聚人才、优化生态、做强产业”创新布局,加快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集聚力量进行科技攻关,增强自主创新能力,激发创新活力,加快区域经济发展,为重振洛阳辉煌作出新贡献。
豫公网安备 4103110200024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