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龙区2021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

日期:2021-05-10来源:

一、2020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

2020年,面对严峻复杂的外部环境特别是疫情的严重冲击,在区委的正确领导下,在区人大常委会、区政协的监督支持下,全区上下围绕区委“12366”工作思路,聚焦洛龙“首善之区”建设,加强统筹、聚焦攻坚、强化支撑、注重接续,各项工作取得重要进展。经济运行企稳回暖,疫情防控成效显著,动能转换提速发力,城乡建设提档升级,文化发展日益繁荣,人民生活持续改善,社会大局和谐稳定。主要特点:

(一)着力应对疫情冲击,护航经济社会发展。抓实防控责任。成立了由区委主要领导任指挥长的疫情防控指挥部,加强组织领导;完成洛阳市首例确诊新冠肺炎和辖区首发疫情流调处置工作;完成流行病学个案调查222人次以及密切接触者、境外归国和武汉返洛人员集中隔离医学观察632人次;核酸检测样品采集送检3360份;成立126支消杀队伍,组织集中大规模消杀活动2次;累计发放宣传手册3万余册,新媒体端发布健康教育知识1200余条,努力让疫情防控知识实现家喻户晓。抓实复工复产。出台《洛龙区人民政府关于应对新冠病毒疫情支持实体经济发展的意见》(洛龙政〔2020〕3号),从房租、税收、金融等方面支持企业应对疫情,抓好惠企政策落地,在贷款、用电、社会保障等各方面加大对企业的支持力度,引导企业积极应对新冠肺炎疫情带来的影响。抓实消费引导。在全市首推2000万元消费券,通过政府引导与企业促销相结合的方式,助力消费回暖、潜力释放;开展“古都夜八点”活动,在促进消费的同时,更好地满足广大市民文化生活需求。

(二)着力统筹经济运行,主要指标逐季回升。2020年,全区上下克难攻坚、务实拼搏,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全年地区生产总值完成451.9亿元,同比增长3.9%,位居全市列;固定资产投资完成204.2亿元,同比增长5.9%;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完成21.9亿元,同比增长3.3%,税收占比达到69.5%;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实现43.4亿元;规模以上服务业实现营业收入122.6亿元,同比增长16.3%,继续保持较快增速;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完成222.2亿元,高于全市增速0.3个百分点;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32679元,增长4.6%。

(三)着力推进项目建设,发展后劲不断增强。重点项目扎实推进。谋划实施重点项目197个,总投资1235亿元,年度计划投资283亿元,累计完成投资302.8亿元,达年度目标任务的107%;其中省、市重点项目33个,总投资315.6亿元,全年完成投资187.6亿元,省市重点项目数量和总投资均排名全市第一;举行4次集中开工活动,集中开工项目开工率达到100%。项目管理科学规范。全年受理备案项目394个,确认备案项目176个,总投资335.0亿元;审批政府投资项目72个,总投资333.5亿元,聘请第三方机构评审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30次,政府投资项目审批管理更加规范;财政评审项目652个,其中审核工程结算项目251个,平均审减率12.24%,节省财政资金6380.29万元。招商引资成果丰硕。新引进华耀城商业中心等亿元以上项目12个,总投资176亿元,进一步强化了产业发展支撑;全年全区实际利用省外境内资金53亿元,实际吸收外资3亿美元;外贸进出口32亿元,总量居全市第一,对外开放各项指标综合排序居全市第一方阵。

(四)着力提升产业素质,供给质量不断改善。制造业提质转型。实施“三大改造”项目33个,全年累计投资8.9亿元,中集凌宇智能化改造项目成为全市亮点;新培育“小巨人”企业5家,位居全市第一;2家企业入选全省“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工业互联网大数据平台上云企业达到1950家。服务业不断壮大。总部企业总数达10余家,全口径纳税额均超500万元;新培育税收超千万楼宇3栋,当前全区税收超千万楼宇14栋;服务业“两区”上升为四星级,全市唯一。大数据产业蓬勃发展。大数据产业园成功获批国家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工业大数据、旅游大数据平台上线企业分别达到1950家、219家,园区累计入驻企业突破1200家、产业规模达到230亿元,大数据产业与各类产业广泛融合。设计研发规模初显。大连理工洛阳研究院、省城规院洛阳科技研发中心、城建院翰泰设计园、椿富机器人研发中心等项目加快推进,集创新、设计、研发于一体的产业新高地正在形成。金融支持不断增强。积极推行“引金入洛”,累计入驻金融、类金融机构64家,初步形成沿开元大道沿线的金融核心创新区;开展银企对接5次,达成贷款8000万元;累计使用还贷周转金254笔13.27亿元,有效缓解了企业还贷压力。文旅产业繁荣发展。承接文旅重点项目26个,数量占全市文旅重点项目近四分之一,总投资约435亿元;旅游接待2000万人次,旅游总收入约10亿元。

(五)着力深化改革创新,发展新动能加快成长。深化营商环境综合改革。出台《洛龙区营商环境反馈问题专项整改提升方案》(洛龙营商办〔2020〕7号),抓好营商环境整改提升;推行“三减二优一并行”;实现政务事项网上全覆盖;形成洛龙区监管事项目录清单;在全市营商环境综合评价中,洛龙区位居全市第3。深化国资国企改革。完善国有企业法人治理结构,制定了董事会、监事会、总经理办公会、党委会“三重一大”议事规则和工作程序;推进混合所有制改革,龙丰公司、龙兴公司均实现混改;推进国有企业退休人员社会化管理,共接收11320人。完善创新驱动发展体制机制。出台《洛龙区构建良好双创生态加快创新主体梯度培育实施办法》(洛龙政〔2020〕9号);完成技术合同成交额9.5亿元;新增高新技术企业18个,新培育市级以上创新平台27个,实现“双倍增”,科技创新能力不断提高。深化农业农村综合改革。持续推进农村承包地“三权分置”改革,目前农用地流转率达到62.66%;扎实推进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全面完成农村集体资产清产核资工作;开展村级集体经济发展三年提升行动,目前集体经济收入达到5万元的村(社区)共109个、达到10万元的村(社区)共94个。

(六)着力完善基础设施,城乡建设水平不断提高。城市建设快速推进。全年拆迁民宅4910户、面积258.47万平方米,企业450家、面积157.14万平方米,完成大田腾地4800余亩,拆迁总面积420余万平方米;完成棚户区改造项目5个,安置房建设总计5742套;新建成滨河南路等7条城市道路、伊水东路游园等10座城市游园和126公里城市乐道,新整治提升凤翔街等5条背街小巷,完成22个老旧小区改造;唐寺门立交等工程用地顺利交付。治水兴水成效明显。建设完成积翠湖、凝碧湖、一支渠、三支渠(牡丹大道)乐道;完成新大明渠提升改造等近6000米河渠清淤整治工程;实施定鼎门安乐片区村民供水改造工程,惠及群众16000户;因地制宜规划建设李楼湿地公园,湖渠总水面达到7万平方米以上,列入全省“四水同治”现场会重点观摩点位;创新建立“1+3”河长制体系,河湖四乱问题动态清零。乡村振兴全面推进。完成23个乡村振兴示范村和31个村庄绿化建设,谋划实施189个乡村振兴项目;实施“百村示范、千村整治”工程,全区90%以上的村庄生活垃圾得到有效治理;有序推进“厕所革命”,完成无害化卫生厕所改造3084座;实施全域污水治理工程,完成33个村166公里的村内污水管网建设,实现我区污水管网全覆盖;全市农村人居环境现场会两次在我区召开。

(七)着力治理环境污染,绿色发展取得新突破。污染防治扎实有效。大气污染防治方面,如期完成博林合金等8家企业退城入园;整治取缔“散乱污”企业27家,完成17家工业企业VOCs治理和160余家企业用电联网监管工作。水污染防治方面,深入开展黄河流域生态环境突出问题排查整治专项行动,共排查整治排污口和饮用水水源地保护区周边问题87个;全力实施全域污水治理项目,累计完成溢坡等6个污水处理站增容扩容任务;洛河白马寺断面、伊河西石罢断面为地表水III类,达到省市目标要求,城市建成区黑臭水体治理实现动态清零。土壤污染防治方面,对6处疑似污染地块开展调查,完成市定6个农村环境综合整治村庄整治和验收工作。国土绿化广泛覆盖。完成国土绿化约5500余亩,县乡村道路绿化84公里,植树80余万株。高标准实施龙门山生态修复,建成绿色生态屏障;高标准绿化新区河渠水系,实现岸绿水清生态环境;建成二广高速沿线、郑西高铁沿线等1500余亩花化彩化和绿化景观提升工程;围绕南山大道、三川大道、新伊大街等“城市公路网”、陇海线和焦枝线等“枢纽铁路网”及全区“乡村道路网”沿线进行乔、灌、花立体式绿化,完成打造景观绿带800余亩。

(八)着力保障改善民生,社会事业全面进步。脱贫工作精准有效。全年共投入专项扶贫资金1671万元,完成扶贫项目15个;全区7个省定贫困村1697户6188名建档立卡贫困户如期脱贫退出。教育事业稳步推进。政和路小学、太康东路小学按期招生,锦台小学等3个学校加快建设,盛世天成花园幼儿园等4所公办幼儿园建成投用,永泰街等5所幼儿园加快建设,全年新增中小学学位3000个、幼儿园学位2000个。文化事业快速发展。建成投用9座城市书房,累计建成27座城市书房;改造提升全区24座基层文化中心图书室;开展文化惠民工程,为群众演出戏曲100场;组织文化惠民活动300余场。卫生事业不断强化。全面实施免费产前筛查和新生儿疾病筛查工作,开展农村及城市低保适龄妇女“两癌”筛查,筛查率均完成或超过市定目标;开展65岁以上老年人免费体检;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建设目标全面完成。稳岗就业成绩突出。超额完成各项市定任务,城镇新增就业8629人、失业人员再就业2760人,就业困难人员实现就业1019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以内。社会保险持续加强。率先实现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城乡一体化和市级统筹,彻底取消新农合,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并入市级城乡居民医保统筹管理;全区养老保险各险种参保23.5万人,医疗保险各险种参保38.1万人,失业保险参保率同比增长18%,工伤保险参保率同比增长10.9%,生育保险参保率同比增长29.8%。养老服务日趋完善。新建、改扩建天元、关圣苑“乐养居”社区养老服务中心15家,新建农村幸福院4个,建成省级规范化社区8个。社会大局和谐稳定。全区安全生产形势持续平稳;率先创建省级食品安全示范区;“雪亮工程”区级平台、公安平台基础设施完成建设;完成区综治中心、12个镇(街道)综治中心、120个村(社区)综治中心建设;完成6个镇(街道)28个老旧小区智慧安防建设及联网建设任务;扫黑除恶专项斗争工作成效显著,连续两年被表彰为“全市扫黑除恶工作先进单位”。

在总结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地看到,全区经济社会发展中还存在不少矛盾和问题。主要表现在:疫情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仍在持续,产业结构还不够优化,项目对投资的拉动作用不够强劲,财税收入增长压力较大,破解土地、规划、文物保护等要素瓶颈制约的难度依然较大,安全生产、社会稳定等领域的风险隐患仍然不容忽视。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将坚持问题导向,采取有效措施,认真加以解决,努力以新的发展成效回应群众期盼。

二、2021年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要求和主要目标任务

2021年是实施“十四五”规划的开局之年,也是建设现代化强区、谱写“首善”精彩的关键一年,做好经济社会发展工作意义重大。今年我区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要求是: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及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河南工作的重要讲话和指示批示精神,认真落实省委十届十二次全会暨省委经济工作会议、市委十一届十四次全会暨市委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围绕洛阳都市圈建设,对标全市“9+2”工作布局,聚焦“五个强区、一个家园”,深化提升“12679”工作思路,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融入新发展格局,以推动高质量发展为主题,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改革创新为根本动力,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为根本目的,坚持系统观念,巩固拓展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成果,更好统筹发展和安全,扎实做好“六稳”工作、全面落实“六保”任务、大力实施“五提”行动,努力保持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持续推进转型发展高质量发展,确保“十四五”开好局,为谱写新时代中原更加出彩的洛阳绚丽篇章做出洛龙担当,以优异成绩庆祝建党100周年。

今年全区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是:生产总值增长9%,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8%以上,固定资产投资增长9%,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1%,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7%,居民收入增长9%以上,常住人口城镇化率提高2个百分点,污染防治、节能降耗完成市定目标。实现上述目标,关键是要按照区委“12679”工作思路,落实好区委区政府的一系列决策部署,凝心聚力,攻坚克难,真抓实干,全面推动经济社会各项工作再上新台阶。重点抓好以下7个方面的工作:

(一)抓调度,稳增长,争取经济运行新成效。坚持稳中求进,抓调度、促增收、强保障,保持经济回暖增长态势。抓好运行调度。强化监测预警,紧盯经济运行薄弱指标、薄弱环节,补短板,克难题,确保经济平稳运行;强化督查问效,紧盯“四上”企业和项目投资入库,明节点、催进度,夯实经济运行基础,确保完成全年经济社会发展目标。抓好财税增收。探索实行支出与收入挂钩机制,推动城区各镇(街道)把工作重点放在培育产业、发展经济上,不断强化税源培植;健全财税联系机制,推进信息共享,加强收入执行情况分析,不断提高税收质量;持续挖掘增收潜力,加大对房地产、建筑业等重点行业的调研摸底,防止跑冒滴漏,促进收入稳中有进。抓好资金保障。用足用好上级投资促进政策,积极争取上级政策性资金,全年争取上级政策资金不少于5亿元;推进区属国有平台公司改革,健全现代企业制度和公司治理机制,支持区属平台公司在投融资方面创新突破,确保区属平台公司年内完成融资30亿元以上。

(二)抓转型,促升级,构建产业发展新格局。主动转方式、调结构,加快推动全区产业体系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提质提效高端制造。抓龙头带动,聚焦先进装备制造、特色新材料两大主导产业,全力支持中航光电、725所、阿特斯等企业发展壮大;抓转型升级,全力帮助鹏起科技、精密机床厂、四季沐歌等企业破解资金、规划、建设方面的难题,让企业早日摆脱困境;抓新兴培育,加快推进现代生物研究院、惠中生物二期、瑞莱生物等10个项目,加快形成生物医药研发集群。做大做强现代服务。提升大数据产业能级,以中部云谷、中移在线数字产业生态集群、中部云创数字产业园三大重点工程为抓手,全力推动项目建设。力争一季度,华为新基建中心等项目签约落地;上半年,建龙微纳技术创新中心开工建设,景安2号数据中心建成投用;三季度,朝霞文化创新中心正式开工;年底前,中部云谷二期建成投用,中移在线二期、中移IDC产业园启动建设;全年新引进大数据应用企业30家以上;“享游洛阳”旅游大数据平台上线企业突破500家;工业大数据平台上线企业突破3000家。打造现代金融集群,持续实施“引金入洛”工程,年内新引进金融机构1-2家;服务指导企业上市,全年重点培育莱普生等10家省市后备企业,卡瑞起重、航辉科技2家企业上市新三板。加快电子商务发展,推动中浩德、上发、关林等电商产业园提档升级,培育跨境电商龙头企业,加快推进跨境电商综试区展示中心项目建设,全年电子商务交易额突破100亿元。壮大科技服务规模,加快推进大连理工大学洛阳研究院、省城规院洛阳科技研发中心等项目,加快形成建筑研发设计、工业设计和科技中介产业集群。抓好抓实文化旅游。加快景区信息化建设,推动3A级以上景区“5G+大数据”应用全覆盖,争创全域旅游示范区;全力做好天街展示工程、正平坊、牡丹博物馆等项目保障,确保项目顺利实施;强化“书香洛阳”建设,年内新建城市书房3座、打造示范性城市书房5座;支持白马寺金银器申遗,争创省级文化和旅游消费示范区。

(三)抓培育,深挖潜,打造内需增长新亮点。加强重大项目储备和滚动接续,有效发挥消费基础作用和投资关键作用,用新思路新举措深挖内需潜力。抓实项目建设。加强谋划,实施“96123”合理有效投资行动计划,加快推进高端轴承产业园等162个、总投资1319亿元的重大项目;紧盯现代生物产业化基地等27个、总投资349.2亿元的省市重点项目,确保年内完成投资110亿元以上。搞好服务保障,进一步简化优化投资项目审批程序,提高办理效率;制定重点项目建设管理办法,实行重点项目领导分包制度、工作例会制度,督查讲评制度,加快推进项目建设。一季度仟星工贸等3个项目启动建设;上半年朗宸旅居车、瑞莱生物等4个项目正式开工,盈信电商产业园建成投用;下半年中航光电二期、惠中生物二期等项目竣工,中南高科、永安北斗等12个项目开工建设。强化招商引资。围绕“432”产业体系,创新招商思路,开展节会招商、以商招商、产业链招商,确保年内实现利用省外境内资金55亿元以上。一季度跨境电商展示中心等项目签约落地;上半年中科城市大脑、作业帮运营中心等项目实现签约;年底前,制造业产业应用研究院等40个重点招商引资项目有实质性突破。培育新兴业态。做大楼宇经济,制定支持政策,加快中介服务、科技创新、金融等业态在楼宇内集中,形成集群化发展,加大集聚效应;做强总部经济,加大与高端服务业龙头企业、领军企业的对接力度,积极争取企业总部落户我区,新引进总部企业2家以上;做优夜经济,加强夜间景观设施亮化及夜间景观打造,举办丰富多彩、形式多样的商品促销及夜间娱乐文体活动,持续提升政和路美食街、展览路美食街等,实质性启动龙祥商业街项目,打造一批夜经济网红打卡地。

(四)抓推进,重质量,实现基础能力新突破。贯彻协调发展理念,坚持区域协同、城乡一体,全力提升城乡面貌。持续推进城乡建设。加强规划引领,积极对接全市国土空间规划修编,加快片区规划、安置小区规划编制工作,年底前完成洛龙核心区控制性详规、关林周边区域控制性详规等7项规划编制工作;实施城中村改造,4月底前开工建设大东安置小区;5月底前开工建设花园安置小区;6月底前开工建设李楼、小李屯、王屯、后河(三期)安置小区;8月底前开工建设槐树湾、帽郭、李屯(二期)、二郎庙村、八里堂、杨湾村、赵村关林村安置小区;10月底前开工建设东西高、白马寺安置小区;12月底前开工建设大西村(一期)、南王安置小区,完成龙跃二期、豆府店2个安置小区分房工作。全面加快城市转型。完善基础设施,全力保障厚载门街南延、伊水东路希望桥立交、二广高速关林枢纽立交、建春门大街等11个市政工程;打通微循环,加快实施洛宜路西延、聂潘路东延、子美街等10条区定道路,推动区域路网更加通达便捷;实施城镇提质,抓好背街小巷整治提升、老旧小区改造、城中村“微改造”、小游园、城市书房、乐养居、停车场、海绵城市等8项示范性工程;强化城市管理,抓好130条市政道路、38条区管道路和54条背街小巷的精细化管理工作,继续做好垃圾分类,不断完善“智慧城管”监管平台建设,确保城市管理的高效有序;抓好规范化社区创建,全年创建10个省级规范化社区。深入实施乡村振兴。巩固脱贫成果,严格落实“四个不摘”要求,保持帮扶政策总体稳定,持续加大投入力度,年内完成香溢南山牡丹园基地等11个脱贫攻坚项目,确保群众持续增收;打造乡村振兴示范区,完成9个市级示范村和15个区级示范村建设任务;深化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完成全区70%以上行政村垃圾分类减量任务,无害化卫生厕所普及率提高至95%以上,完成狮子桥等21个村庄绿化;坚持把发展农村集体经济作为夯实乡村振兴的基础,确保全区集体经济收入5万元以上全覆盖、10万元以上达到80%。

(五)抓创新,优环境,释放改革开放新动能。推动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以开放扩资源,以创新拓空间,激发经济社会发展活力。持续推进重点领域改革。积极推进商事制度改革,积极落实“证照分离”,办理“个体转企业”达到20户;深入推进国企改革,完善国有平台公司法人法理结构;健全稳妥推进农村土地制度改革,持续深化农村承包地“三权分置”,推动土地有序流转,农用地流转率达65%;深入推进“放管服”改革,全面推行全国信用公示系统的简易注销程序,为市场主体依法退出市场提供便利化服务;加快开展“互联网+政务服务”工作,实现自助办理证照率达50%以上。持续推进创新驱动发展,建立高新技术企业、瞪羚企业、创新龙头企业三个培育库,加快实施“春笋计划”“科升高计划”“高企提升计划”三个计划,全年实现新增高新技术企业20家,完成国家科技型中小企业评价300家,市级以上创新平台30个,技术合同成交额完成10个亿。持续优化营商环境。继续畅通消费者诉求渠道,受理各渠道消费者投诉、举报达到办结率100%;持续促进消费维权服务站和“ODR企业”建设,争取在全区30家企业单位设立“消费维权服务站”,20家企业单位设立为“ODR企业”;加快建设“洛龙区企业专属综合服务平台”,运用信息化技术和手段为企业提供高效的全方位服务,确保我区在营商环境评价中保持领先位次。

(六)抓防治,优生态,走实绿色发展新路子。贯彻绿色发展理念,坚持污染防治和生态保护齐头并进,提高绿色化发展水平。高标准开展污染防治。始终坚持源头预防和过程防控,切实控污减排,减轻大气、土壤环境污染防治压力。持续抓好“三散”污染治理,认真抓好工业炉窑治理、无组织排放治理、重点行业VOCs综合治理等重点工作。5月底前5G智慧环保大数据监管平台建成投用;上半年完成457辆国Ⅲ及以下排放标准柴油货车淘汰任务;年内风动工具厂、古城机械实现退城入园;全年空气质量优良天数达标,PM10、PM2.5指标排名全市前列。持续推进土壤污染源头治理,确保土壤污染防治成效考核保持城市区第一方阵。高标准实施流域生态保护。深入开展黄河流域生态环境保护治理工作,深入排查整治入河排污口、饮用水水源地污染、黑臭水体等问题,加快实施伊渠、新大明渠刘富段等提升改造,确保黑臭水体动态清零;继续实施全域污水治理工程,按照“管网全覆盖、雨污分流”的目标,完成污水处理厂(站)建设扫尾并确保稳定达标排放,确保河流断面水质稳定达标;要加强中水开发利用,提升伊河李楼生态湿地,建立更多水资源循环利用项目。高标准推进国土绿化。围绕“一山一水六廊百村”,完成南山大道周边山体绿化提升,做好瀛州桥南山体绿化;提升伊水游园绿化成效,全力保障南山牡丹田园综合体项目推进;完成二广高速、郑西高铁、南山大道等6条廊道的补植补栽、增绿提质;做好郑西高铁、洛岳路新伊大街、新伊大街焦枝铁路等沿途绿化,构建绿廊连城乡的生态格局。

(七)抓项目,强保障,力争民生改善新进展。把增进民生福祉放在突出位置,大力实施公共服务项目,把共享发展理念落到实处。坚决做好疫情防控。严格落实“外防输入、内防反弹”各项举措,坚持人物同防、闭环严防、关口细防,加强重点区域、关键环节管控,认真有序做好疫苗接种工作,确保不出现规模性输入和反弹。大力发展社会事业。推进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年底前永泰街中学、宝龙小学2所学校全部完工,次年春季实现招生;开元中学、宜人路小学出正负零;太康东路小学、锦台小学、金城寨街小学3所学校完成续建,9月份实现招生。全年新增义务教育学位11220个;加快养老服务体系建设,3月底前完成12个在建“乐养居”项目建设,10月底前完成龙瑞、龙和B区等5个新增“乐养居”项目;实施文化惠民工程,开展“河洛欢歌”等文化惠民活动和“河洛百姓大舞台”等公益性文化演出;推进基层医疗标准化建设和服务能力建设,继续开展免费“两癌”筛查、产前和新生儿疾病筛查工作,积极申报国家级慢性病综合防控示范区。全面加强社会保障。全面做好城乡低保、失地农民保障金、残疾人“两项补贴”等发放工作;全年新增就业7200人、再就业1500人;加强社会救助工作,做好城乡低保、高龄补贴、残疾人“两项补贴”等保障资金发放工作,实现兜底保障和脱贫攻坚的有效衔接。持续抓好社会治理。围绕重信重访专项活动狠抓案件化解,全年信访总量同比下降45%,京省市访量同比下降33%;进一步推动积存案件化解和资产处置力度,提高全区非法集资案件审结率和结案率;巩固省级食品安全示范区建设成果,全面推进智慧食安监管平台,实现全区所有中大型餐饮企业全部上线;规范金融市场秩序,防止发生区域性系统性金融风险,为中小企业担保贷款金额不少于15亿元,引导企业使用还贷周转金不少于10亿元;加快推进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发挥“雪亮工程”9+X指挥调度平台作用,实现公共安全视频监控“全域覆盖、全网可享、全时可用、全程可控”;全面提升三级综治中心标准化、规范化、实体化水平,深化社区网格服务管理工作,不断提高年度辖区群众安全感和满意度。各位代表,目标在前,任务在肩。

做好2021年经济社会发展工作,意义重大,使命艰巨。我们一定认真贯彻落实区十五届人大七次会议精神,在区人大依法监督和区政协民主监督下,不忘初心勇担当、牢记使命抓落实,全面完成2021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目标任务,为打造洛阳都市圈首善区、建设副中心城市新高地作出更大贡献!

 

附件:名词解释

名词解释

1.“12366”工作思路:“1”是紧盯一个目标,建设洛阳“首善之区”,打造实力洛龙、魅力洛龙、活力洛龙。“2”是坚持双高引领,党建高质量、工作高标准。“3”是提升三大板块,洛龙高新区、洛龙特色商业街区、洛阳大数据产业园区。第一个“6”是做强六大产业,先进装备制造、新材料、大数据、金融、文化旅游、设计研发。第二个“6”是强化六项保障,科技创新、改革开放、招商引资、优化环境、项目建设、作风建设。

2.“古都夜八点”活动:《洛阳市打造“古都夜八点”文旅消费品牌行动方案》提出要通过创新夜游产品,丰富夜游、夜购、夜宵、夜娱等消费业态,激活文旅消费。

3.三大改造:为推动产业转型升级、实现高质量发展,对工业企业实施智能化改造、绿色化改造、技术改造。

4.三减二优一并行:洛龙区优化政务服务具体举措。“三减”即减化申请材料、简化办理流程、减少办结时限。“二优”即优化窗口设置、优化办事环境。“一并行”即一窗受理、并行审批。

5.双倍增:以创新龙头企业、高新技术企业、科技型中小企业培育为主攻方向,实施创新主体倍增;以科技园区、孵化器、众创空间、研发平台、公共技术服务平台建设为主攻方向,实施创新平台倍增。

6.“1+3”河长制体系:每个河(湖、库)设河长,配1名警长、1个联系单位、1名技术干部,构建“1+3”河湖长制工作体系,定期通报河(湖、库)长及联系单位巡查履职情况。

7.五个强区、一个家园:洛龙区2035年远景目标中提到要着力打造“五个强区、一个家园”的现代化洛龙,即:建设经济强区,建设生态强区,建设文化强区,建设创新强区,建设开放强区,建设幸福美好家园。

8.“12679”工作思路:锚定一个总目标,即建设洛阳都市圈首善之区。坚持两个高质量,即坚持以党建高质量推动发展高质量。提升六大片区,即提升洛龙高新区、中心商务区、文化传承区、洛阳大数据产业园区、乡村振兴区、生态保护区六大片区。实现七项目标,即经济实力更强、生态文明更强、文化实力更强、创新驱动更强、开放带动更强、场域载体更强、人民幸福感更强。发展九大产业,即培育壮大大数据、现代金融、电子商务、生物医药四大新兴产业,做大做强先进装备制造、特色新材料、旅游三大主导产业,提质发展科技服务、文化两大特色产业。

9.六稳、六保、五提:“六稳”指的是稳就业、稳金融、稳外贸、稳外资、稳投资、稳预期工作。“六保”指的是:保居民就业、保基本民生、保市场主体、保粮食能源安全、保产业链供应链稳定、保基层运转。“五提”指的是产业提质、消费提力、基建提级、动能提档、都市圈提速。

10.“432”产业体系:洛龙区“十四五”规划确定的九大产业体系,即:聚焦四大新兴产业、三大主导产业、两大特色产业,加快构建产业布局合理、区域特色突出、结构明显优化的“432”都市产业新体系。

11.放管服:是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的简称。“放”指中央政府下放行政权,减少没有法律依据和法律授权的行政权;理清多个部门重复管理的行政权。“管”指政府部门要创新和加强监管职能,利用新技术新体制加强监管体制创新。“服”指转变政府职能减少政府对市场进行干预,将市场的事推向市场来决定,减少对市场主体过多的行政审批等行为,降低市场主体的市场运行的行政成本,促进市场主体的活力和创新能力。

12.ODR企业:指可通过全国12315互联网平台提供消费纠纷在线解决服务的企业。

 

 


  •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