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专题专栏 > 洛龙区“项目为王两手抓”暨“万人助万企”工作

“这是PM2.5监测数据显示屏,如果污染指数超过限值,喷淋系统就会自动开启,进行降尘作业。”近日,在位于洛龙区的河科大一附院新区医院二期工程肿瘤医院项目现场,项目经理韩晓冬正在介绍智慧工地建设有关情况。

韩晓冬所说的智能设备,是该项目在建设过程中,为了降低扬尘污染而配备的智能监测降尘喷淋系统。在项目现场看到,PM2.5监测数据显示屏下面,安装着一个电器箱,里面除了电器开关,还有一个数据接收装置。如果PM2.5监测数据超标,数据将通过这个装置进行传输,实现喷淋系统自动开启。

“有了这个智能设备,既能达到控尘目的,又能实现节约用水。”韩晓冬说。

建筑工地,不可能没有渣土车。按照我市扬尘污染防治有关要求,渣土车出工地必须清洗车身。

在该项目看到,出口处有一个车辆通行自动升降杆,大门的内侧还有一个监控设备。“这个监控的作用,是保证车辆的冲洗达到一定时间。”韩晓冬介绍,如果出场渣土车的冲洗时间达不到3分钟,自动升降杆就不会抬起,车辆无法通过,“目的就是保证渣土车冲洗彻底干净,不带泥上路”。

无论是智能监测降尘喷淋系统,还是智能车辆冲洗监控系统,都是我市智慧工地建设的相关内容。在我市,智慧工地建设已经成为项目建设的重要内容,在污染防治、安全生产等方面起到了关键作用。

扬尘治理是大气污染防治的重要一环。去年年底,我市印发建筑工地智慧化提升实施方案,要求推行“互联网+”智慧监管,以减少人工巡查,推行非接触式执法,全面加强各类工地扬尘污染治理,遏制扬尘污染。

洛龙区控尘办主任杨晓斌介绍,根据我市有关要求,工期在3个月以上的新建、改建、扩建工程在项目开工前都需要制订智慧化建设方案,并安装环保在线监测、车辆出入口抓拍、冲洗监测、喷淋水量监测及远程开启等扬尘治理智慧化设备,推动建筑工地现场信息化、精细化管理。

洛龙区目前共有各类建筑工地73个,其中符合智慧工地建设条件的有38个,已按照标准建成的达36个,为建筑工地污染防治插上了科技的翅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