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决策公开 > 规划计划

一、2023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

2023年是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是三年新冠疫情防控转段后经济恢复发展的一年。2023年,面对复杂严峻的经济形势,在区委的正确领导下,在区人大、区政协的监督支持下,全区上下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紧紧围绕“对标深圳南山,建设创新高地”总体目标,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积极服务和融入新发展格局,攻坚克难、锐意进取,经济社会发展总体呈现稳中向好、稳中提质的发展态势。

(一)经济运行稳中有进。2023年以来我区经济不断恢复回升,经济运行出现了明显的积极变化,主要经济社会指标不断好转。预计全年地区生产总值同比增长5.5%,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8.5%,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5.3%,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9%,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同比增长5.1%。主要经济指标均保持全市第一方阵。

(二)产业聚焦步伐加快。抢抓“风口”赛道,加快培育优势产业集群,全力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谋划优势产业。谨记市委对洛龙发展的要求和期待,把先进制造、新文旅、平台经济楼宇经济作为形成产业支撑的关键,谋划打造新能源、光电元器件、高端轴承等优势产业链,绘制“一张图谱”、梳理“四个清单”,明确产业发展路径。加速聚链成群。先进装备制造业方面,规上工业总产值达到277亿元,同比增长3.6%,其中新能源、光电元器件、高端轴承等重点产业营收达到413.6亿元,同比增长10.34%;中南高科、中电光谷等科创园区集聚产业链配套企业1400余家,光电产业规模同比增长20%以上、规模达到80亿元。新文旅方面,有序推进天街十二坊、定鼎门南广场等重点项目,做大做强隋唐里坊、关林、龙门三大IP;《寻迹洛神赋》火爆出圈,入选2023年文化和旅游数字化创新示范优秀案例,洛龙区成功入选国家文化产业和旅游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区建设名单;全区旅游人次达1300万,旅游收入超20亿元。楼宇经济(平台经济)方面,成立全市首家平台经济发展促进会,引进区域首店20家,新入驻楼宇企业195家,完成签约上市企业总部1家;以正大CPL为代表的税收超亿元楼宇4栋,楼宇闲置率降至15%;全年电商交易额预计突破120亿元。

(三)发展动能持续增强。强化创新引领,增强发展新动能,紧紧扭住项目建设这个“牛鼻子”,以企业创新、项目突破带动发展全局。传统产业提升改造。实施新一轮“三大改造”项目52个,阿特斯、四季沐歌、古城机械等企业通过数字化、智能化改造向“风口”领域转型,洛轴科技抢抓新能源汽车风口,配套生产轮毂轴承,实现营收翻番。格力电器、卫创轴承入选2024年省级制造业高质量发展专项资金优秀智能应用场景项目,天久科技入选国家级绿色工厂,格力电器、古城机械入选省级绿色工厂,725所入选省级绿色供应链管理企业。创新平台提级增能。全年培育创新型中小企业56家、高新技术企业73家,备案国家科技型中小企业450家,新增各类创新平台70个。卡瑞起重等23家企业入选国家级“小巨人”和省级“专精特新”“瞪羚”“头雁”企业;技术合同成交额21亿元。725所成功申建海洋腐蚀与防护国家级重点实验室,河科大科技园企业孵化器提档升级为省级科技企业孵化器。设立总规模1亿元的龙创基金;成功举办洛龙区第二届科技创新大赛,国家技术转移郑州中心洛阳分中心落户洛龙。项目建设提质发力。围绕“十大战略”“十大河南”谋划总投资1379亿元的重大项目233个,全年累计完成投资400亿元。53个、总投资641亿元的省市重点项目,全年累计完成投资279亿元,重点项目进展考核位列全市第一;滚动开展“三个一批”,第七期综合评价考核位列全市第一。

(四)城市能级不断提升。围绕城市提质“351”总体部署,深入推进城市更新,不断优化城市布局、完善城市功能、提升城市能级。征迁安置稳步推进。全年拆迁民宅381户、企业16家,拆迁面积7.6万平方米;推进丰仁等24个在建安置小区,八里堂二期、东西高小区2个拟建安置小区建设;东高村、栖霞宫村2个项目按时交付,花园二号地块、潘村二期、大东二期3500余套安置房如期封顶。城市更新迭代升级。中油家园等26个老旧小区如期完成改造,地勘三院被住建部确定为老旧小区改造工作联系点,龙兴片区城市有机更新项目入选住建部城镇老旧小区改造优秀示范案例。城市管理走向精细。实施总投资396亿元的“两建设、三改造”项目122个,完成投资85.5亿元,完成政和东路等10条道路建设和学子街等5条道路“人非共板”改造;提升“北国花城”景观33处,新建停车场8座、停车泊位1300个,新建改建公厕15座。全区纳入精细化管护的市政道路已达90条,全市城市精细化管理“路长制”考核先后7次排名城市区第一。

(五)发展活力持续激发。坚定不移深化改革、扩大开放,始终把改革作为发展进步的动力之基、活力之源。招商引资工作成果丰硕。全年利用省外境内资金101.9亿元、市外省内资金44.1亿元,直接吸收外资278万美元。全年签约项目29个,总投资37.42亿元,大工洛阳研究院产业化中试基地等项目相继落地,北京航墨康复医疗机器人产研基地、深圳正东兴洛阳总部等项目有望签约。重点领域改革纵深推进。开元金融创新示范区初具规模,集聚金融、类金融机构近100家,基金总数达到21支,基金规模突破330亿元。完成龙腾集团AA+主体信用评级,有效扩大投融资渠道和规模。构建“土地租金固定收益+入股分红收益+运营提成收益+工资性收益”多元收益模式,全区13.27万亩耕地已流转10.66万亩,适度规模经营率达80.33%。深化“1+2+N”供排水运营体系,建成供水管网、污水管网达设计总量的82%、85%。低效用地盘活、人才“引育留用”、邻里中心建设等5项经验做法在省委、市委改革刊物刊发,科技产业社区建设、老旧小区市场化改造、“政录企用”引才模式入选全市改革典型案例。

(六)乡村振兴扎实推进。全面落实乡村振兴“151”工作举措,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步伐,经济活力和发展后劲明显增强。“两条底线”牢牢守住。全面完成2023年全年粮、油生产目标及2024年夏粮播种面积目标。实施产业帮扶项目7个,资金规模3720万元,开展3次专项排查和2次集中排查,织密织牢防返贫监测帮扶网,确保一人不返贫、无人新致贫。乡村产业亮点纷呈。打造安业王庄、悠然南山民宿集群,集聚高端民宿29家,年营业额突破2200万元。打造南山阳光花卉会客厅等6个乡村农文旅IP,年旅游产品产值达1.5亿元。大力发展特色产业,精品果蔬产值达1.8亿元,牡丹、芍药产值达2.6亿元。全区146个社区集体经济近50%超100万元,涌现出裴村、田山、王山、王庄等一批改革先行示范社区。新建西草店等乡里中心49个,全区60个社区14万名群众享受到高水平的公共服务。美丽乡村画卷展现。高质量推进村庄规划编制,为全区村庄绘就乡村振兴“新画卷”;稳步推进房地一体宅基地使用权登记颁证工作,全区房地一体宅基地使用权权籍调查成果通过省级验收。完成21个村(社区)供排水管网、17座污水处理站建设任务,累计铺设供排水管网493公里。新改造无害化卫生厕所1600户。创建“精品村”“示范村”6个,溢坡社区入选全省第二批乡村康养旅游4A级示范村。全市乡村振兴观摩蝉联都市核心区第一。

(七)生态质量明显改善。持续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蓝天白云渐成常态、绿水青山近在咫尺。污染防治成效显著。年综合指数城市区排名第三,优良天数247天,同比增加6天,圆满完成市定目标。市控伊河207桥断面基本保持Ⅲ类水标准,洛南、李楼饮用水水源地水质达标率100%。推进节水载体建设,荣获水利部“节水型社会创建工作达标区”称号。节能降碳有序推进。推进能源结构调整,加快洛龙区屋顶分布式光伏试点项目建设,完成备案93.32MW,累计并网44.7MW。严控煤炭消费总量,以月控季,以季控年,实际煤炭消费量126.14万吨。实施重点用能单位节能降碳改造,完成阿特斯空压机节能改造项目,年节电约80万度。加快充电桩建设,完成700个充电桩建设任务。

(八)民生福祉加速传递。围绕群众所思所想所盼,聚焦“一老一小一青壮”持续发力,群众获得感、幸福感更加充实、更可持续。就业创业渠道拓宽。完成“人人持证、技能洛阳”培训4.8万人次,新增技能人才3.3万人。城镇新增就业1.4万人。教育体育品质提升。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全年新建改扩建中小学9所、幼儿园5所,增加学位5000个。洛龙一实小教育集团被评为省级第二批义务教育阶段优质教育集团。新建社区体育公园44座,建成数量全市第一。养老体系规模初具。健全“五级四类”养老服务体系,率先在全市建成智慧消防平台,实现养老机构智慧用电全覆盖。新改建“镇改街道”综合养老服务中心3个、“村改居”社区养老服务中心5个,新增床位数200余张。医疗卫生体系完善。省第二儿童医院一期、河科大一附院肿瘤大楼投入使用。异地就医直接结算实现药店、门诊全覆盖。建成河东社区卫生服务站等7所公有化社区卫生服务站(室),全区社区卫生服务站和规范化卫生室标准化建设比例达100%。文化惠民活动丰富。持续建设“书香洛龙”,打造社区精品书屋3座,开展各类阅读推广活动500余场、文化惠民演出活动200余场,举办“潮起洛龙”青年街头艺术大赛等7项系列文化活动。平安法治底色增亮。全面完成镇(街道)“1+4”应急体系、村(社区)“1+3”应急体系建设工作,达到“六有”标准。有效应对台风“杜苏芮”、雷暴大风、低温雨雪冰冻等自然灾害。扎实推化解地方债务风险、防范金融风险、稳定房地产市场、保交楼、食药品安全监管等工作,守牢了不发生系统性风险的底线。扫黑除恶、平安洛龙建设纵深推进,社会大局保持平稳态势。

在总结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地看到,当前国内外形势异常复杂,我区经济社会发展仍然面临不少困难和挑战。主要表现在:经济缺乏稳健的新增长点,民间投资增速乏力;工业支撑力度不足,新旧动能转换需要一个过程;房地产市场持续低迷;民生保障有待加强,公共服务设施建设与人民群众期待还有差距。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将坚持问题导向,采取有效措施,认真加以解决,努力以新的发展成效回应群众期盼。

二、2024年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要求和主要目标任务

2024年是实施“十四五”规划的关键一年,也是巩固和增强经济回升向好态势、着力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攻坚之年。2024年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要求是: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二十届二中全会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认真落实省委十一届六次全会暨省委经济工作会议、市委十二届五次全会暨市委经济工作会议、区委五届十五次全会暨区委经济工作会议部署,深入落实省委关于锚定“两个确保”、持续实施“十大战略”的工作举措和市委关于扭住“三项重点工作”、用好“三个重要抓手”的工作要求,坚持稳中求进总基调,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抢抓构建新发展格局战略机遇,转变思维理念,把准大局大势,坚持创新驱动,聚焦“对标深圳南山,建设创新高地”总目标,持续深化“11331”工作思路,着力稳定经济运行,加快推动转型发展,切实增进民生福祉,有效防范化解重大风险,持续推动经济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确保成为洛阳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增长极,为“建强副中心、形成增长极、重振洛阳辉煌”做出更大贡献,奋力开创现代化洛龙建设新局面。

2024年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目标是:地区生产总值增长7%,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8.5%,固定资产投资增长8%,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8%,进出口总值增长7.5%,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4%,研发经费投入强度达到3.1%,新增各类市场主体1万户,新增规模以上工业企业20家,新备案科技型中小企业420家,常住人口城镇化率提高0.6个百分点,城镇新增就业1.3万人以上,城镇调查失业率控制在5.5%以内,居民收入增长与经济增长基本同步,居民消费价格涨幅控制在3%左右,单位生产总值能耗与“十四五”目标统筹衔接。

实现上述目标,关键是要持续深化区委“11331”工作思路,按照全年“134”工作主线,坚定信心,开拓进取,准确把握洛龙现代化建设的实践要求,创造性抓好贯彻落实,着力扬优势、补短板、强弱项,全面推动经济社会各项工作再上新台阶。

(一)致力稳进提质,保持经济平稳增长。坚持稳中求进、以进促稳、先立后破,激发有潜能的消费,扩大有效益的投资,推动经济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紧盯项目扩投资。树牢“项目为王”鲜明导向,全力保障中航光电民机与工业互连产业园、浩德联东新经济产业园等9个新项目开工建设,加速推进洛轴新能源装备轴承智能化生产基地等24个续建项目尽快投产达效。持续开展“三个一批”,扎实推进33个、总投资396亿元的省市重点项目进度,滚动储备亿元以上项目不少于27个,形成更多投资增量,全年完成投资180亿元以上。加强谋划储资金。紧盯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新型基础设施、节能减排降碳等领域,下好政策机遇“先手棋”。积极争取政策性开发性金融工具及政府专项债、中央预算内投资、中长期贷款等资金,与省农发行合作设立产业引导母基金,鼓励区属平台公司积极争取国开行贷款,力争全年储备成熟项目200个以上,各类资金争取项目总数和资金额度均位于全市第一方阵。提振市场促消费。贯彻“颠覆性创意、沉浸式体验、年轻化消费、移动端传播”的新文旅发展理念,加快定鼎门南广场、正大广场片区、二郎庙等特色商业街区建设。谋划“古都夜八点”“古都新生活”等主题活动,创新新型融合业态消费场景,打造青年友好、潮流时尚消费街区,推动消费供给年轻化、潮流化、创意化,塑造“全年有活动”的促消费场景,推动消费从疫后恢复转向持续扩大。

(二)致力转型发展,推动产业强基固本。坚持把经济发展的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再造传统产业新优势,布局未来产业新赛道,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聚力再造新优势。深化企业培育,新增高成长性提质倍增试点企业5家以上,新增创新型中小企业30家、省级“专精特新”5家、国家级“专精特新”1家,培育省级以上中小企业公共示范平台或小微双创示范基地1家以上。有序开展新一轮“三大改造”,全年实施“三大改造”项目不少于40个,年底前古城机械新能源汽车制动器零部件生产线智能化改造等23个项目竣工投产。聚力布局新赛道。围绕“四新一装备”,结合我区三大主导产业发展现状,紧盯风口产业,积极引育新能源、新材料、新IT、新文旅、智能装备等战略性新兴产业,提高招商引资的质与效,借助风口项目引进汇聚,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增强发展新动能。力争全年新签约项目30个以上,其中10亿元以上项目5个,动态储备在谈项目100个以上,持续为产业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项目支撑。精准服务稳运行。持续深化“万人助万企”,完善企业全生命周期服务链条,引导民营企业增强预期、提振信心,聚焦实业、深耕主业。帮助企业关联“风口”,加快转型,通过“三化”改造提级增效,力争全年“个转企”120户、“小升规”70家以上,新增市场主体1万户以上。

(三)致力科技创新,打造全市创新高地。持续提升创新能力,释放创新活力,依靠创新驱动积蓄发展动能。培育壮大创新“生力军”。强化企业科技创新主体地位,构建“科技型中小企业—高新技术企业—创新龙头企业”梯次培育体系,持续推动规上工业企业研发活动全覆盖。推进创新主体双倍增,力争全年备案国家科技型中小企业420家,新增国家高新技术企业30家。打造高能级创新平台。优化创新平台布局,力争年底前新增市级以上创新平台45个、科技孵化载体1个。支持河南科技大学科技园争创国家级大学科技园,争创国家级重点实验室1家。加快昇腾人工智能实验室等载体建设。大力构建一流创新生态。以技术转移、科技金融为核心,充分发挥科技大市场“科技+互联网”“科技+金融”优势,汇聚各类创新资源,为企业提供一站式便捷服务,力争全年转化科技成果不少于120项,完成技术合同交易额登记20亿元以上。用好总规模1亿元的龙创基金,助推高成长性科创企业发展壮大。

(四)致力城市提质,打造宜居宜业家园。坚持城市更新和城市治理统筹发展,探索开展城市嵌入式服务设施建设,推动城市内涵式发展。深化城市有机更新。适时启动八里堂社区征迁、高铁物流园征迁等12个征迁改造项目。持续推进丰仁等23个在建安置小区建设,力争上半年豆府店、聂湾二期竣工交付;年底前大东二期、后河二期、东西霍屯二期主体封顶。全年实施联通家属院等3个老旧小区改造,以市场化理念稳步推进电梯加装。完善城市基础设施。加快道路建设工程,打通乐天街等4条道路,完成渠东路(文景路至南山大道)等9条道路提升改造工程。加快补齐配套设施短板,力争全年新建公共停车场4座,新增停车泊位900个以上、新能源充电设施300个以上,新建改建公厕16座,35座公厕实现24小时对群众开放。增强城市承载能力。系统研究交通堵点、占道经营、乱停乱放等城市问题,采取“人非共板”改造等措施有序化解。全面推进“北国花城”建设,因地制宜建造“花路”“花墙”“花境”“花廊”等景观,不断提升花城有感度。年内长夏门等7个邻里中心建成投用,推动生态、功能、运营有机融合。全年筹集保障性租赁住房不少于600套,全面提升城市功能品质与青年人才的契合度。

(五)致力乡村振兴,加快建设和美乡村。牢牢把握“151”工作举措和“4+2”重点工作,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夯实粮食安全根基,做强乡村特色产业、提升乡村建设水平、夯实乡村发展基础。坚决守牢“两条底线”。扛牢粮食生产安全底线,圆满完成4.4万亩夏粮、0.26万亩油菜粮食生产任务。加快建设5000亩高标准农田,粮食种植面积稳定在8.4万亩以上。完善防返贫动态监测和精准帮扶,守牢防返贫底线。做强乡村特色产业。推动香溢南山等6个园区、南山花卉会客厅等5大农产品产销综合体建设运营,培育以龙门脆枣、佃庄马铃薯、万年蒜黄、丰李金蝉、太平黄瓜、花园樱桃为代表的六类特色农产品,发展品质农业。推动“两区两带”民宿产业布局建设,高标准打造溢坡风华少年电影村、“悠然南山”等6个近郊乡村文旅综合体。提升乡村建设水平。持续推进村庄规划编制,年底前实现村庄规划编制全覆盖;加快推进房地一体宅基地使用权登记颁证工作。推进农村供排水一体化长效运营,实现建得好、用得起、管到位、可持续。推进乡里中心建设,年底前完成西草店等6个片区级乡里中心建设提升任务,实现涉农区域乡里中心服务功能全覆盖。以乡村运营为抓手,大力推动精品社区建设,年内再创建“精品村”2个、“示范村”4个。夯实乡村发展基础。提升乡村治理水平,探索“合作共建”“公建民营”“场所换服务”“村民+集体+乡贤”等模式。充分对接市场需求,深入开展双向对接式、订单式、菜单式培训,全年完成农村转移劳动力技能培训6000人以上。继续完善金融帮扶体制机制,推动金融支持逐步实现从“输血”到“造血”,从“特惠”到“普惠”的转变,力争全年向群众提供不少于2.3亿元的贷款。

(六)致力深化改革,激发内生发展活力。积极推动高水平对外开放,持续深化重点领域改革,以制度型开放赢取竞争新优势,推动改革与发展深度融合、高效联动。深化经开区体制机制改革。做好经开区改革“后半篇”文章,持续深化管理体制和内部综合改革,打破发展壁垒,发挥自贸区联动创新区作用,更好发挥产业发展主阵地作用。加快推进阿特斯一期等低效用地盘活,确保全年盘活低效用地800亩以上。深化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深化“放管服效”改革,推行办事证照、材料应免尽免,全年免证可办事项达到96个;探索建立2个镇(街道)便民服务分中心,推进政务服务有序下沉。深化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加快洛阳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园建设,上半年正式运营;加快农业水价综合改革;加速金融机构在开元金融创新示范区集聚,力争年内示范区金融机构总数达到110家,基金总规模突破500亿元。优化重点领域信用环境,推动社会信用环境与营商环境互促共建、协同推进。深化推动国企改革。深入实施国有企业改革深化提升行动,增强核心功能、提高核心竞争力。龙腾集团聚焦融资和项目两大主业,增强公司造血能力,盘活安置小区门面房、停车位等闲置资源,增加公司收益。龙合公司聚焦产业运营,积极探索开展“以投带引”,加快推进天安智创产业社区前置招商,年底前完成所有工程量的85%。

(七)致力生态文明,稳步推动绿色转型。坚持“两山”理念,全面开展生态环境保护,加快推进发展方式绿色转型,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绿色转型。守牢生态环境底线。坚决打赢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实现PM2.5、PM10年均浓度优良天数“两降一升”,生态环境状况指数积极创“优”,确保空气质量持续向好。严格落实河长制,实现辖区黑臭水体动态清零,水源地水质达标率100%。持续深入实施农用地土壤污染源头防治,保持土壤环境质量稳定。全面推行林长制,不断提升园林绿化建管水平。贯彻黄河重大战略,把黄河流域生态保护作为高质量发展的基准线,突出做好水资源节约集约利用,系统推进水生态环境综合治理。推进“碳达峰”“碳中和”。扎实做好“禁限塑”工作。加快屋顶光伏试点项目建设进度,力争全年备案50MW、并网25MW。推动四季沐歌双碳产业园等项目建设,大力发展清洁能源。严格控制煤炭消费总量,合理分配每月燃煤数量,做到以月控季、以季控年。

(八)致力民生优享,共创美好幸福生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聚焦“一老一小一青壮”,持续优化公共供给服务,把惠民生的事办实、暖民心的事办细、顺民意的事办好。强化社会保障体系建设。持续推进“人人持证、技能洛阳”,全年各类技能培训3.1万人次以上,新增技能人才2万人以上,新增城镇就业1.3万人以上。持续推进“健康洛龙”,扎实开展免费“两癌”“两筛”,大力开展爱国卫生运动,打造一批爱卫元素工作亮点。健全“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多部门行动”的慢性病综合防控工作机制,巩固深化省级慢性病综合防控示范区建设成果。积极构建“五级四类”城乡养老服务体系,坚持把公益性养老和社会化养老结合起来,年内新建社区养老服务设施3个,评定A级以上社区养老服务设施不少于5个。抓好粮油、蔬菜、猪肉等重要民生商品保供稳价,维护公平、稳定、和谐、有序的市场环境。提升社会事业发展水平。鼓励普惠性幼儿园开设托育部面向2—3岁婴幼儿实施托育服务,新增托位100个。上半年长夏门小学全面开工、宜人路小学二期完成建设,8月底开元中学二期建成投用,凌波苑等5所幼儿园实现竣工;充分利用洛阳八中等腾退校区,打造优质名校。全年新增学位6000个以上。完善10分钟健身圈,年内文博等8座社区体育公园建成投用,开展“社区运动会”“全民健身打卡活动”不少于5场。全年开展文化惠民活动不少于100场,流动服务不少于60场。围绕群众日益丰富的文化需求,持续打造“书香洛龙”,优化“洛龙读书会”活动,提升改造精品书屋3座。维护社会大局和谐稳定。统筹发展和安全,强化底线思维、极限思维,守牢不发生系统性风险的底线。加快信访积案实质性化解,严格规范信访工作秩序,确保重要节点不发生来自洛龙的干扰。强化财政金融稳定保障体系,加强基层财政运行监测预警,坚决兜住基层“三保”底线,积极稳妥推进政府隐性债务化解。坚决防范金融风险,做好不良资产集中清收盘活工作,加强平台公司风险管控,加大非法集资处置力度,严厉打击电信网络诈骗,维护良好金融生态。强化食品药品安全监管,确保广大人民群众“舌尖上的安全”。提高公共安全治理水平,推动公共安全治理模式向事前预防转型,统筹推进道路交通、城市燃气、建筑施工、教育医疗、自建房等重点领域安全隐患排查整治,加强极端天气的应对能力,坚决防范和遏制较大及以上事故发生。


部分词语解释

 

1.“11331”工作思路:贯穿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一条主线,锚定“对标深圳南山、建设创新高地”,确保成为洛阳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增长极一个目标,聚焦产业发展、城市提质、乡村振兴三项重点工作,用好科技创新、改革开放、激励干部担当作为三个重要抓手,强化全面加强党的建设一个保障。

2.“134”工作主线:锚定“对标深圳南山、建设创新高地”,确保成为洛阳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增长极一个目标,聚焦产业发展、城市提质、乡村振兴三项重点工作,强化资金保障、体制机制保障、能力作风保障、环境保障。

3.“三个一批”:开展精准招商,提高招商质量,强化跟踪落地,集中签约一批;提高审批效率,优化用地供给,拓宽融资渠道,集中开工一批;强服务、促在建,疏堵点、促复工,抓配套、促达效,集中投产一批。

4.“三大改造”:为推动产业转型升级、实现高质量发展,对工业企业实施智能化改造、绿色化改造、技术改造。

5.城市提质“两建设、三改造”总体部署:“两建设”指重大基础设施建设、社区服务设施建设,“三改造”指老旧小区改造、棚户区改造和市政微改造。

6.镇(街道)“1+4”应急体系、村(社区)“1+3”应急体系:“1+4”指应急管理委员会和应急办、应急救援队、物资储备库、应急指挥平台;“1+3”指安全劝导站和安全劝导员、灾害信息员、民兵应急救援队伍。

7.“四新一装备”:包括动力电池、储能、氢能、光伏、风电等新能源产业,新型半导体材料、电子化工材料、功能材料等新材料产业,大数据、元宇宙、新型显示等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新IT产业),高端休闲、沉浸演艺、剧本娱乐、研学旅行、电竞数娱等新文旅产业,以及以机器人、算力服务等为支撑的智能装备制造产业。

8.“碳达峰”“碳中和”:碳达峰是指我国在2030年前,实现二氧化碳排放总量达到一个历史峰值后不再增长,在总体趋于平缓之后逐步降低。碳中和是指我国企业、团体或个人在一个时间段内直接或者间接产生的二氧化碳气体排放总量,通过能源替代、节能减排、产业调整和植树造林等方法抵消掉,实现二氧化碳“零排放”。

9.“两区两带”民宿产业布局:指龙门南山近郊休闲民宿产业片区、隋唐里坊文化都市民宿产业片区、沿伊洛河露营旅居产业带、沿甘泉河湿地生态康养民宿产业带。

10.“五级四类”城乡养老服务体系:洛阳市提出在城市区域内构建涵盖市级养老服务中心、街道综合养老服务中心、社区养老服务中心、居民小区养老服务站、家庭养老床位的“五级”养老服务体系;在农村地区加快推广建设乡镇区域集中养老服务中心、集中互助养老服务站、小型集中养老服务点、村级居家助老服务点四类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