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市场监管 > 食品药品监管

2021年,在省委、省政府和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洛龙区紧盯建设洛阳“首善之区”工作目标,牵头协调食安委各成员单位,强化措施、科学监管、严厉整治,不断巩固省级食品安全示范区创建成果,全面推动全区食品安全工作稳步发展、总体向好。12月6日,由省政府食安办、省市场监管局和省食品药品新闻协会联合举办,人民日报、河南广播电视台新闻广播、光明网等18家新闻媒体组成的“记者一线看创建”采访组一行,对我区食品安全工作进行了采访,并对我区食品安全相关工作给予充分肯定。

一、基本情况

(一)高科技提高食品安全监管效能

近年来,洛龙区依托快速发展的产业优势,不断创新监管模式,按照“互联网+监管”的思路,引入“洛龙区食品安全智慧监管云中心”,实现对辖区主要餐饮单位的24小时在线监控、远程监管、违规预警、信息数据分析、线上线下一体化执法等诸多功能。智慧监管云中心上线以来,智慧监管指挥中心发布“每日违规预警通报”200余期,红黑榜40余期,农残检测结果分析表30余期,已督促落实餐饮商户的食品安全主体责任330家,纠正违规操作20000余条,把从业人员在不规范着装、后厨吸烟、打手机、从业人员没有健康证以及证照逾期、出现老鼠等食品安全隐患,由智慧监管系统上线初期的每日600余条降低到每日30余条。有效强化了“源头严查、过程严管、风险严控”的监管措施,做到真建、真抓、真用,提高了监管效能,极大的降低了食品安全风险,提高了全区人民群众的满意度和获得感。

(二)高标准推进基层监管所规范化建设

2021年以来,洛龙区围绕基层规范化建设积极探索,充分调研,明确了“高标准、规范化、接地气、不重样”的建设思路,通过“摸清家底、精准定位、打造特色”的三步走战略,抓好基层基础建设工作。

一是成立“三余读书会”,定期开展读书交流活动,以一专多能、专业高效为目标,形成一个个团结向上、创新高效、充满正能量、有战斗力的基层监管集体。

二是围绕“放管服”改革和疫情防控常态化要求,创造性的将培训搬上“云”端,开启直播模式,为企业送上了一堂堂实用的线上课程。

三是每月组织开展“你送我检”活动,为市民群众购买的瓜果蔬菜进行农药残留等项目检测,向群众普及食品安全知识,弘扬勤俭节约美德,提升消费者的自我保护能力。

目前,洛龙区共建成16个各具特色的规范化基层监管所,实现了“统一标志标牌、统一办事窗口、统一基本功能、统一办理流程、统一硬件配置,突出特色亮点”的“五统一、一特色”基层所,规范化监管所覆盖率达到100%。

(三)高规格落实疫情防控责任

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责任,洛龙区从严从紧落实省、市、区疫情防控指挥部要求,迅速部署疫情防控战“疫”。

一是成立专班,负责组织推动、统筹协调洛龙区市场监管领域疫情防控工作,全面加强食品安全监管。

二是紧盯重点领域、重点场所、重点环节疫情风险监测,聚焦节日食品、进口冷链食品、进口非冷链货物食品安全,全面加强对食品生产经营环节的疫情防控监管力度。疫情防控期间,共排查相关批次的厄瓜多尔白虾10余次,冷库24个,畜牧水产品经营者23家,登记冷链食品从业者300余人,督促各进口冷链单位进行“豫冷链”登记注册、实时录入20余次,组织冷链食品直接接触者全员核酸检测2次,实现冷链食品生产经营全过程防控,筑牢食品安全防线,守好疫情防控的“市场关”。同时,洛龙区先后出动执法人员400余人,对全区酒类连锁批发企业、进口食品零售企业、水果连锁企业、孕婴奶粉店、药店、医疗器械、化妆品店、生产企业、餐饮企业等进口货物销售单位或潜在销售单位以及进口非冷链货物直接接触重点人群进行全面排查,督促落实“三清三不”和“四个一”疫情防控措施,共发放进口非冷链货物疫情防控明白卡、签订进口非冷链货物疫情防控承诺书千余家,消除各类风险隐患10余处,确保全区食品安全和疫情防控工作稳步进行。

三是联合执法,形成监管合力。洛龙区食安办联合城管局、公安分局、各镇(街道)等部门先后对全区 24131 家“九小”门店食品安全、疫情防控等情况开展联合检查百余次,发现问题 1527 个,当场整改 1201 个,关停 207 家,有效阻断了疫情传播风险。

(四)高质量建设食品安全协管员队伍

按照全市加强食品安全协管员队伍建设实施方案,洛龙区积极制定《洛龙区食品安全协管员管理办法》下发食安办各成员单位。为充分发挥基层食品安全隐患排查、信息报告、协助执法、宣传教育的作用,目前全区12个镇(街道)共扩充食品安全协管员125名,实现镇(街道)食品协管员全覆盖。形成了区、镇(街道)、村(社区)三级食品安全监管网络,构建了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食品安全监管责任网络,打通了食品安全监管“最后一公里”,全面强化了全区食品安全监管力量。

(五)高效率开展食品安全专项监管

2021年洛龙区聚集群众关切点,针对食品安全重难点领域开展一系列专项行动,使省级食品安全示范区创建成果真正惠及人民群众。

一是通过开展大中型商超、农贸市场、校园及其周边食品安全、元旦春节、3.15、五一、中高考、中秋国庆、春秋季学校食堂、网络餐饮、罂粟壳非法买卖、重大活动(接待)餐饮食品安全和肉制品质量安全提升、食用油、月饼、小作坊提升行动专项监督检查以及长江禁渔、打非断链专项行动,生产环节肉制品、“瘦肉精”羊肉、血豆腐制品、固体饮料,农村食品、保健食品、减肥功能食品等40余项专项整治行动,共检查食品生产经营单位8000余家次,发现并整改问题90余个,下达各类法律文书50余份。

二是以食品行业共性隐患问题为重点,严格执行食品安全抽检监测核查处置工作规定,加强食用农产品、食品质量安全监测,不断健全农药兽药经营主体监管名录台账,对不合格产品及时、全面开展溯源追查、召回处置。提升食品污染物、食源性疾病的监测、报告、处置能力,食源性疾病监测报告系统已覆盖全区各级各类医疗机构。2021年按照洛龙区政府食品安全抽检目标,计划抽检任务1900批次,其中食用农产品需不少于1000批次,全年抽检任务均提前完成。抽样食品涵盖生产、流通及餐饮等全部环节的餐饮食品、淀粉及淀粉制品、蛋制品、豆制品、肉制品、乳制品、蔬菜制品、水果制品等类。同时,根据节令和隐患排查需求,开展了端午节、春秋季中小学餐饮、“双节”食品安全专项监督抽检。共发现不合格食品23批次,问题发现率0.158%,不合格食品案件已全部立案,共办结16起,其余7起核查处置工作正在有序进行中。

三是通过洛阳电视台、洛阳日报、洛阳晚报、洛龙广播电台、商超电子屏、宣传横幅等传统方式,“精彩洛龙”微信公众号、等新媒介,食品安全科普专栏、食品安全科普基地、食品安全“五进”等全方位宣传提升群众食品安全知识水平,助力食品安全监管。此外,洛龙区还利用原创食品安全宣传神器——“食品安全飞行棋”开展食品安全进校园活动,在校园中“圈粉”了不少小学生,孩子们提升食品安全意识的同时,更是成为了当地辖区的小小食品安全宣传员。

二、问题和不足

一是从食品监管基础看,农产品的农药残留、兽药残留问题还不同程度地存在,给监管工作造成了很大的难度;某些食品生产加工小企业、小作坊加工工艺落后,产品质量难以保证,部分城乡结合部和农村食品经营条件差、进货渠道混乱;小型餐饮单位和街头食品摊点数量多、分布广、流动大,卫生条件差。二是从监管工作情况看,一些客观因素制约着监管效果。基层监管力量还比较薄弱,在实际工作中还存在着监管空白的问题;综合监管的作用还没有完全发挥出来;基层监管人员老龄化严重人员严重不足,工作量成倍增加,已无法满足监管工作的需要。

三、2022年食品安全工作初步考虑

食品安全是一项长期的系统工程,洛龙区将继续主动担当、积极作为,强使命、找差距、明举措、勇担当,持续巩固深化提升食品安全创建成果,描绘洛龙区食品安全监管工作的最大同心圆。

一是加强食品安全监管力量。充分发挥食品安全协管员队伍作用,织密筑牢监管网络,消除监管空白盲区,完善食品安全社会化监管体系。

二是强化落实主体责任。继续强化食品生产经营企业“食品安全和疫情防控第一责任人”的意识,健全从源头采购到生产、从仓储物流到销售的全程质量安全管理体系。

三是突出监管重点,深入开展食品安全专项整治。在巩固现有成绩的基础上,继续保持打假治劣的高压态势,针对食品安全存在的突出问题开展专项整治,严厉打击食品领域的各类违法犯罪行为。

四是増强食品安全工作合力。加强区辖各镇(街道)、食安委各部门间的协同配合,把分散的力量集中起来,把具体的监管凝聚起来,真正形成统一、权威、高效的食品安全监管体制。四是

五是提高食品安全应急处置能力。预测分析全区食品安全形势,做到早发现、早预防、早整治、早解决,形成统一科学的食品安全信息评估和预警体系,组织开展食品安全应急培训和演练,提高食品安全应急处置能力。

“国以民为本,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先”。洛龙区将踔厉奋发、笃行不怠,以“四个最严”织牢食品安全防护网,实现群众的“幸福指数”与“舌尖品质”的同步提升,为推进首善幸福洛龙奠定坚实有力的食安基础,为洛阳创建国家级食品安全示范市作出洛龙贡献!

 

 

 

2021年12月23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