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把手访谈丨区工信局:有效破解瓶颈,推动全区工业高质量发展
-
日期:2022-10-06
来源:区融媒体中心
非凡十年·发展成就
党的十八大以来,在区委、区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区工信局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积极抢抓构建新发展格局战略机遇,紧紧围绕“对标深圳南山 建设创新高地”总目标,坚持特色主导、龙头带动、技改提升、集聚发展,大力发展新兴产业,培育壮大新动能,抢抓“风口”产业,按照“龙头企业+中小企业科创园”的产业发展模式,重点打造光电电子元器件、高端轴承等6个超百亿级产业集群,全区制造业呈现出稳中加固、稳中提质、稳中向好的态势,为洛龙区经济发展目标奠定了坚实基础。
骄人成绩背后,好措施、好经验、好做法
十年来,着力做强做优做大制造业,制造业综合实力大幅提升。
工业规模持续扩大。工业增加值从2012年的38.9亿元扩大到2021年的69.8亿元,10年增加30.9亿元,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年均增长9.8%,高于全市2.3个百分点;结构转型升级加快。2021年,高新技术产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占规模以上工业比重分别达83.5%、33.8%,分别比2016年提升8.6、3.6个百分点,高技术产业增加值占规模以上工业比重23.3%,比2014年提升9.3个百分点;同时,高耗能行业增加值占规上工业比重由2014年的40.7%下降到2021年的10.2%,下降30.5个百分点;企业效益持续提升。2021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营业收入突破200亿元,达到218.2亿元,是2012年的1.7倍;利润总额4.1亿元,保持稳定增长。十年来,通过转型集聚发展,洛龙区工业逐步形成了光电电子元器件、高端轴承、大数据、生物医药、白色家电及新能源、服装6大产业。工业企业营收20亿元以上5家,超10亿以上6家,亿元以上25家。洛龙区规模以上工业整体快速壮大,产业结构不断优化,质量效益持续提升,龙头企业不断增加,产业聚集度迅速提高。实现了从追求规模数量的外延式发展模式转变为追求质量效益的内涵式高质量发展模式。
十年来,引导中小企业走“专精特新”发展之路,中小微企业核心竞争力显著提升。洛龙区在全市率先出台《洛龙区“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培育工作实施方案(2022—2025)》,进一步支持“专精特新”中小企业高质量发展,对全区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性和贡献越发凸显。
贡献大。中小微企业从业人数占全部企业从业人数的比例达到80%以上。2012年从业人员3.9万人,2021年从业人员11.52万人,同比增长192.6%;2012年财政收入10.06亿元,2021年财政收入16.39亿元,同比增长62.8%,为经济发展作出了突出贡献。
活力足。“专精特新”企业平均研发强度达到6.5%,创新能力强、成长性好,在强链、补链、稳链中发挥着不可或缺的重要作用。截至目前,卡瑞起重、莱普生等3家企业入选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汇工轴承、雷斯达传动等15家企业被评为省“专精特新”中小企业。
十年来,坚持走数字化转型发展之路,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制造业融合发展水平迈上了新台阶。洛龙区全面落实省委数字化转型战略,聚焦制造业重点行业,以“数字”赋能制造升级,推动智能化改造由重点企业向多领域、多行业拓展,加速工业特别是制造业企业向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发展。
打牢数字基础,下好数字化转型“先手棋”。全区建设5G基站6913个,实现全区5G网络全覆盖,所有新建小区均具备双千兆光纤接入能力,光纤宽带覆盖率达99.9%。建成大数据算法与分析技术国家工程实验室洛阳分中心等7个国家级研发平台和28个省级研发平台,新建华为人工智能实验室。
推动产业数字化,抢抓数字化转型“新风口”。全面推进“三大改造”和产业数字化转型,近五年拉动工业投资项目93个、投资89.75亿元。实施智能化改造,聚焦“数字”赋能,成功打造省级智能工厂2家、智能车间6个。深化融合基础布局,推进“1综合+N行业”工业互联网体系建设,建成全省首个标识解析体系二级节点,上线企业近2500家,标识解析量达到1550万条,领先全国其他二级节点同期发展水平。提升科创能力,引进中国电子工业互联网赋能中心、阿里云洛阳创新中心等10个创新研发中心,形成涵盖云数据处理、人工智能、数据算法算力等方面的攻关团队,打造产业数字化转型“杀手锏”。
十年来,我们坚持走绿色低碳循环发展之路,工业绿色化发展成效显著。
实施绿色制造工程。扎实推进绿色制造体系建设,打造绿色工厂、绿色工业园区、绿色供应链管理企业,出台政策支持工业企业进行绿色化改造。大华重工、洛轴控股分别被评为省级、市级绿色工厂;华能洛阳热电节水与废水综合治理项目投运后,发电取水量降低20%,生产废水实现了水资源梯级利用,可减少新鲜水取水量约85万m³/年;古城机械通过 “生产洁净化设计” 和“节能改造”,生产能耗降低20%,污染物排放减少70%,废旧物资利用率达99.7%,原材料节约10%,生产效率提升20%。
工业散乱污治理。坚持统一部署、重点排查、摸清底数、分类实施的原则,持续开展工业“散乱污”企业整治工作,近年来先后排查整治取缔工业“散乱污”企业300余家,确保动态清零。
高排放工业企业退城搬迁改造。成立工作专班,建立县级领导分包、科级领导负责的企业分包工作机制,帮助企业协调解决融资贷款、转型发展等方面问题,确保企业如期完成搬迁任务。涉及退城入园任务企业15家,已完成13家,2家按照计划正在推进。
今后工作规划、发展思路
下一步,区工信局将深入落实市委产业发展“136”工作举措,以发展“风口”产业为主线,以龙头企业为引领,以延长产业链为依托,以商招商,定向招商,不断扩大6大产业集群规模。同时优化存量、强化增量,持续推进制造业企业“三大改造”,着力抓好制造业产业“风口”,有效破解项目建设和产业发展的瓶颈,推动我区工业高质量发展再创新局面。
以“三大改造”为抓手,开展产业转型升级行动。推动先进装备制造业向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服务化方向发展,向风口产业关联转型,做到“有中生新”。
以“专精特新”中小企业梯度培育为抓手,开展“梯次培育、创新驱动、市场开拓”等7大行动。引导中小企业走“专精特新”发展道路,健全我区“专精特新” 中小企业的梯度培育体系,着力打造一批专注于细分市场、创新能力强、质量效益优、市场占有率高、掌握关键核心技术的“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带动全区产业基础能力提升,促进中小企业高质量发展,成为全区经济高速增长的爆发点和关键环。
以产业链招商为抓手,开展集群强链提升行动。围绕装备制造产业,聚焦智能装备、光电连接器等风口领域,精准开展产业链招商,强化产业引进培育,实现“无中生有”,提升产业集聚度和竞争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