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洛龙政说 > 文述洛龙

tem.png

非凡十年·教育和体育事业发展成就

tem.png

洛龙区现有中小学70所,教师4500余人,中小学生8万余人;幼儿园202所,在园幼儿3万余人,是名副其实的教育大区。近年来,区教体局紧紧围绕区委“建新校、创名校、抓均衡、惠民生”12字方针,积极打造教育新高地,争当全市教育排头兵,先后获得河南省民办教育管理服务先进区、河南省依法治教工作先进区、河南省社区教育实验区、河南省海军青少年航空学校建设先进单位、全国跳绳线上展演大赛优秀指导单位、河南省教育宣传先进单位、河南省教育装备工作先进集体、河南省义务教育阶段课后服务示范区、课后服务工作被教育部评选为经典案例,并在教育部网站向全国推广。


tem.png

教育保障水平不断提升。攻坚克难,建成中小学及幼儿园15所,进一步破解 “入学难” “大班额” “入园难、入园贵”问题。并对全区各学校校园、操场、厕所进行美化、提升,兑现了“不让一个洛龙的孩子在水泥地上踢球”的承诺,完成了厕所革命;推进学校标准化建设,全区中小学教学仪器、体音美器材达到了省装备第一类配备方案标准。


tem.png

教育信息化迅速发展。全面实现优质网络资源“班班通”,配备办公电脑,师机实现人手一台;为全区中小学配置标准化计算机教室,生机比:初中从14︰1降至8︰1,小学从23︰1降至10︰1,为实施教育信息化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

联合办学取得突破。自2013年引进北京第二实验小学这一知名品牌后,先后与天津大学、北京二实小、清华附小、河师大、省实验中学等10所全国知名学校开展联合办学,取得良好效果,让更多的洛龙孩子“近”享优质教育。


tem.png

师资队伍持续优化。十年来,全区教师队伍中本科学历占比由25%提升至95%、研究生学历占比从零提升至7%,特级名师、优秀名师、名师达到43人,国家、省、市、区级骨干教师、名师、师德标兵、业务标兵、教坛新秀达到1925人,省级以上名师达到43名、中高级职称教师达到1900名,为洛龙区教育事业的持续、健康、均衡发展提供了有力保障。

全民健身体系不断完善。每年建成健身器材10余套,开展群众性全民健身活动15余次。打造体育强区以来,建成社区体育公园16个,社区健身中心6个,全市率先实施向社会节假日免费开放各学校校园操场,不断巩固10分钟健身圈成果。

骄人成绩背后,措施、好经验、好做法

教育是最大的民生工程,也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硬性支撑,要实现更高质量的发展离不开高质量的教育。近年来,洛龙区努力办好民生教育、均衡教育、公平教育、优质教育和特色教育,推动教育工作取得全面进步。

tem.png

提前谋划,及时调整布局。随着洛龙区经济社会不断发展,外来人口不断涌入,学位需求不断增多。区教体局提前谋划和布局学校建设,积极做好市属初中以下学校接收工作,统筹做好丰李、佃庄、龙门片区教育优化布局调整,全面启动教育资源的盘点整合提升工作,盘活现有资源、挖掘潜在空间,推动全区资源布局优化和全面提升。

实现教师资源均衡配置。完成县管校聘改革方案,通过由编办控制总额,教育部门统筹管理,使教师由“学校人”转为“系统人”;通过完善岗位设置管理,由教育部门分配教师,学校按岗定员,实行动态调整;通过完善岗位聘用管理和交流,落实学校用人自主权。

tem.png

重视校长队伍建设。率先在全市完成书记校长“一肩挑”任务。强化对校长职务的考核评价、交流任职,在同一所学校任职8年的,必须进行交流。围绕校长管理、评价使用等推行校长职级制改革,用一套机制客观科学评价校长,储备优秀和专业校长人才,建立校长成长计划,推动校长能上能下、优秀校长柔性流动,用专业机制推动校长成为专业人才。

tem.png


提升教师队伍素质。通过制定、调整年度教师培训计划,对接天津大学、河南师范大学、洛阳师范学院、河南省实验中学等优秀学校,以合作办学、引进来走出去等方式,依托优势资源加大对教师的培训力度,同时探索通过跨校教研、定点教研等方式提升教师教学水平。

坚持开放思想办学。积极对接、洽谈,与相关高校签订教育友好合作区协议,充分学习借鉴其教育成功经验,并依托其先进平台,持续提升全区教育质量,进一步提高联合办学质量。

tem.png

六是创新落实“双减”。2018年起,率先在全市落实“延时服务”,出台《洛龙区教育体育局等四部门关于做好中小学课后服务工作的指导意见》,制定课后服务收费标准,同时建立课后服务数字化管理平台,更好、更方便、更清楚地为家长提供更多样的优质服务。同时结合“六进”和“八大工程”,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贯穿其中,通过强健体魄、培养阅读习惯、学习传统文化等,探索建立涵盖思想品德、学业水平、身心健康、艺术素养和社会实践等德智体美劳各个方面的综合评价,并为参与课后延时服务的教师提供“六大服务”,为延时服务提供坚强保障。

tem.png

今后工作规划、发展思路

洛龙区教育工作下一步总体目标是:对标深圳南山,教育先行,以优异成绩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

加快学校布局优化调整。积极与规划部门对接,谋划建设一批中小学。同时,积极与市教育汇报,力争2023年高中外迁后,市八中、师院附中、第四职高、教师进修学校4个校区交由洛龙区举办中小学。


tem.png

建议成立洛龙区教师发展中心。整合区教体局教研、师训、电教等职能,针对全区教师业务存在的短板,有针对性的开展教师成长专题研究和专业培训,迅速提升全区教师素质。


tem.png

迅速拿出3个片区教育提升计划。开展丰李片区布局优化调整,鼓励农村寄宿制学校建设,快速启动洛一高文仲校区二期工程建设,打造九年一贯制特色学校。对龙门石窟片区学校立即开展塑胶操场全覆盖工程。提升佃庄中学操场,新建佃庄中心小学综合楼、餐厅、宿舍、操场等,打造高品质寄宿学校。

结合县管校聘和校长职级制改革。公开选拔一批35岁以下年轻校长,设置校长任期目标责任制,建立校级领导定期交流机制,打造一支优秀的校长队伍。

tem.png

加快公办幼儿园建设。联合编办、人社、财政等部门,新增公办幼儿园编制;联合住建、自然规划等部门严格落实配建幼儿园移交制度,移交后不再委托管理,全部由教体局举办,变为公办幼儿园。

建立联合办学评估机制。完善联合办学合作协议,明确双方责任义务,细化合作条款。每年邀请教育专家、家长代表、社会媒体、第三方对办学质量进行综合评估,确保合作办学质量。